上扬子台地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沉积矿产的环境控制

[ 暂无全文 ]
【档号】 5581 【形成单位】 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电子文档号】 5581 【汇交单位】 贵州省
【编著者】 吴应林朱忠发王吉礼[等] 【形成时间】 1985-08-31
【语种】 中文 【保护期】
【资料类别】 地质科学研究
【工作起始时间】 【工作终止时间】
【起始经度】 【终止经度】
【起始纬度】 【终止纬度】
【拐点坐标】
【行政区】 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 【矿产】
【工作程度】 【档案馆】 贵州省地质资料馆
【主题词】
【内容提要】 上扬子区的地理位置,是在我国西南部,其范围主要包括:四川、云南东部、贵州大部,湖南、湖北西部,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古地理是扬子板块西部的一个台地。该成果紧密结合四川盆地的找钾急需,以蒸发岩成因、成盐、成钾条件为研究核心,以相分析为主导,对三叠纪上扬子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相、古地理、蒸发盐、绿豆岩(盐系地层中的一种凝灰岩)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从陆--海划分描述了10种沉积环境,42种岩相类型。对绿豆岩应用岩石、粘土矿物、常见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及顶底板沉积相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提供了利用等时面方法研究岩相古地理的范例。并确定了北部存在大盐湖。首次把绿豆岩作为古风化壳,根据风化程度不同而进行的类型划分,可作为盆地不同程度裸露或充水的标志。首次基于硬石膏岩中的原生石膏残留体的沉积环境恢复,按蒸发岩的组构特征,较系统地提炼出13种微相类型。根据沉积相、蒸发盐的成因研究以及现代模式对比,提出了两种成盐和分布模式。对含钾盐湖的演化,提出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即氯化钾,硫酸钾。
【资料数量】
【相似资料】
【编著者其它资料】 科学研究报告(西南地台区海相三叠系成盐条件及找钾方向研究). 吴应林、张继庆、肖永林、王吉礼、朱忠发. 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 1977-12-01
中国南方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 吴应林、朱忠发、颜仰基[等]. 地矿部成都地矿研究所、无锡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1990-08-01
【形成单位其它资料】
【成果文件目录】

S01_0006 审批1

Z01_0257 正文1

【原始文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