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上扬子区的地理位置,是在我国西南部,其范围主要包括:四川、云南东部、贵州大部,湖南、湖北西部,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古地理是扬子板块西部的一个台地。该成果紧密结合四川盆地的找钾急需,以蒸发岩成因、成盐、成钾条件为研究核心,以相分析为主导,对三叠纪上扬子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相、古地理、蒸发盐、绿豆岩(盐系地层中的一种凝灰岩)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从陆--海划分描述了10种沉积环境,42种岩相类型。对绿豆岩应用岩石、粘土矿物、常见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及顶底板沉积相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提供了利用等时面方法研究岩相古地理的范例。并确定了北部存在大盐湖。首次把绿豆岩作为古风化壳,根据风化程度不同而进行的类型划分,可作为盆地不同程度裸露或充水的标志。首次基于硬石膏岩中的原生石膏残留体的沉积环境恢复,按蒸发岩的组构特征,较系统地提炼出13种微相类型。根据沉积相、蒸发盐的成因研究以及现代模式对比,提出了两种成盐和分布模式。对含钾盐湖的演化,提出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即氯化钾,硫酸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