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该报告收集了鄂湘粤桂四省(区)大量实际资料,在对晚二叠世含煤地层作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形成特点和展布规律以及成煤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将本区晚二叠世划分为三种沉积类型,并对岩石类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在对煤性六个主要标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七个含煤性分区,指出以湘中、湘南、粤北、桂北与桂西南一带含煤性较好,其次是湘东、粤东;分析了本区含煤沉积的岩相、旋回结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迁移、探讨了古地理因素与成煤的关系,指出本区四大古陆,六个拗陷带和两个古陆斜坡平台对区内沉积环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煤系在海陆过度区最发育;阐述了龙潭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古地理变化和成煤特点,指出龙潭早期是二叠世最主要的成名期,不同时期成煤地区有所迁移;从含煤地层的岩石颜色、岩石化学特征、矿物标志和生物标志方面对本区二叠世古气候特点作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