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

[ 暂无全文 ]
【档号】 6095 【形成单位】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电子文档号】 6095 【汇交单位】 贵州省
【编著者】 邓文玲王兰生王尚庆[等] 【形成时间】 1990-11-01
【语种】 中文 【保护期】
【资料类别】 工程地质勘查
【工作起始时间】 1986-03-01 【工作终止时间】 1990-12-30
【起始经度】 【终止经度】
【起始纬度】 【终止纬度】
【拐点坐标】
【行政区】 中国 【矿产】
【工作程度】 【档案馆】 贵州省地质资料馆
【主题词】
【内容提要】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总长6300公里,横贯我国东西。干流库岸约1380公里第一岸坡范围内,主要变形破坏现象是崩塌、滑坡及少量危岩变形体,规模大于1万立方米的有283处,总体积16.6938亿立方米,平均线变形破坏密度0.205个/公里,线性变形破坏模数120.97万立方米/公里。崩塌滑坡发育与分布主要与地层岩性和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岩层产状与河谷的组合;降雨,特别是持续大雨和暴雨,河流侵蚀作用,后缘加载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是诱发崩塌和滑坡的重要动力因素。影响库岸稳定性和演化机制的因素众多,其中起控制因素的主要因素是岸坡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特征。总体而言,三峡工程库岸的稳定性良好,近年来发生的滑坡都是老滑坡复活,但危岩变形体正在向不利于稳定的方向发展。
【资料数量】
【相似资料】
【编著者其它资料】
【形成单位其它资料】 西南地区部分大江大河工程地质工作规划报告. 陈永侠.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1985-12-0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环境地质图系总说明书. 江安凤[等].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1990-12-01
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肖乾春.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1990-11-01
【成果文件目录】

J01_0034 附件1

S01_0004 审批1

Z01_0131 正文1

【原始文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