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及云南东部古生界生油层研究报告

[ 暂无全文 ]
【档号】 476 【形成单位】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电子文档号】 476 【汇交单位】 贵州省
【编著者】 武思训 【形成时间】 1964-12-01
【语种】 中文 【保护期】
【资料类别】 地质科学研究
【工作起始时间】 【工作终止时间】
【起始经度】 【终止经度】
【起始纬度】 【终止纬度】
【拐点坐标】
【行政区】 贵州省云南省东部 【矿产】
【工作程度】 【档案馆】 贵州省地质资料
【主题词】 古生界石油生油层
【内容提要】 上级对我队下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进行油气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地化分析资料,提出云贵地区各时代地层的生油指标。初步弄清各层段的生油条件,并结合变质程度和埋藏情况进行全区含油性研究;提出各时代的有利层段及有利地区。投入的主要工作量:编录、整理剖面283条,对346个油、气苗点分析归纳;采取部分地化分析标本,为研究工作积积累资料。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对贵州及云南东部古生界生油层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云贵地区生油层地化指标的分级标准。选出了古生界各时代重点层段,并就各重点段划出了有利生油地区。同时对各重点层段的含油远景进行了评价。
【资料数量】
【相似资料】 贵州炉山翁项油田初勘报告. 王曰伦、吴希曾、熊永先. 经济部地质调查所. 1936-03-01
贵州省石油材料搜集. . 贵州省工业厅地勘处. 1953-01-01
贵州石油及油页岩资料汇集:1953年. . 西南地质局. 1953-01-01
黔南泥盆系含油性研究报告:阶段总结. 武思训.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1964-02-01
贵州贵阳至炉山间古生界专题研究地质报告. 刘问. 地质部石油地质局贵州普查队. 2058-02-01
贵州紫云县猫营构造细测总结报告. 武思训. 贵州省石油局105队. 1958-12-01
贵州省平坝观音洞构造细测总结报告. 武思训. 贵州省石油局. 1958-01-01
云贵地区古生代地层及其对比. 何可梗〔等〕.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1965-01-01
贵州古生界油气成熟度研究报告. 邓宗淮〔等〕. 贵州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1984-01-01
【编著者其它资料】 【贵州】黔南石油地质构造特征. 武思训.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1965-02-01
【贵州】平火坝构造裂缝调查研究报告. 武思训. 四川石油局云贵勘探处. 1965-02-01
【贵州】黔南碳酸盐石岩地层地下水储集运动与油气聚集、保存的关系. 武思训.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1965-02-01
【形成单位其它资料】 【贵州】黔南石油地质构造特征. 武思训.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1965-02-01
【贵州】黔南碳酸盐石岩地层地下水储集运动与油气聚集、保存的关系. 武思训.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1965-02-01
黔南泥盆系含油性研究报告:阶段总结. 武思训. 四川石油管理局云贵勘探处. 1964-02-01
【成果文件目录】

F01_0002 封面1

Q01_0007 其它1

S01_0005 审批1

T01_0001 1贵州凯里地区志留、奥陶系油气苗分布图1/5万T01_0001

T01_0002 2贵州及云南东部石炭、泥盆系油气分布图1/100万T01_0002

T01_0003 3贵州及云南东部二迭系油气苗分布图1/100万T01_0003

T01_0004 4贵州贵阳乌当至凯里翁项间下奥陶统地球化学柱状对比图1/2千T01_0004

T01_0005 5云南曲靖岳家大山经贵阳乌当至凯里旁海间中上志留统地球化学柱状对比图1/2千T01_0005

T01_0006 6云南陆良经贵阳至广西南丹中泥盆统地球化学柱状剖面对比图1/2千T01_0006

T01_0007 7云南宜良经贵州威宁、郎岱至福泉下二迭统地球化学柱状剖面对比图1/2千T01_0007

T01_0008 8云贵地区二迭、石炭泥盆志留、奥陶系底面埋藏深度示意图1/100万T01_0008

T01_0009 8(1)云贵地区奥陶系底面埋藏深度示意图1/100万T01_0009

T01_0010 8(2)云贵地区志留系底面埋藏深度示意图1/100万T01_0010

T01_0011 8(3)云贵地区泥盆系底面埋藏深度示意图1/100万T01_0011

T01_0012 8(4)云贵地区石炭系底面埋藏深度示意图1/100万T01_0012

T01_0013 8(5)云贵地区二迭系底面埋藏深度示意图1/100万T01_0013

T01_0014 9(1)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奥陶系下统铁还原系数等值线图1/50万T01_0014

T01_0015 9(2)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奥陶系下统有机碳百分含量等值线图1/50万T01_0015

T01_0016 9(3)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奥陶系下统萤光沥青(r/g)等值线图1/50万T01_0016

T01_0017 9(4)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奥陶系下统地球化学相图1/50万T01_0017

T01_0018 9(5)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奥陶系下统生油相图1/50万T01_0018

T01_0019 9(6)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奥陶系下统含油远景预测图1/50万T01_0019

T01_0020 10(1)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志留系中、上统铁还原系数等值线图1/50万T01_0020

T01_0021 10(2)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志留系中、上统有机碳百分含量等值线图1/50万T01_0021

T01_0022 10(3)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志留系中、上统萤光沥青等值线图1/50万T01_0022

T01_0023 10(4)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志留系中、上统地球化学相图1/50万T01_0023

T01_0024 10(5)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志留系中、上统生油相图1/50万T01_0024

T01_0025 10(6)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志留系中、上统含油远景预测图1/50万T01_0025

T01_0026 11(1)贵州暨云南东部中泥盆统独山鸡窝寨段铁还原系数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26

T01_0027 11(2)贵州暨云南东部中泥盆统独山鸡窝寨段有机碳百分含量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27

T01_0028 11(3)贵州暨云南东部中泥盆统独山鸡窝寨段萤光沥青(r/g)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28

T01_0029 11(4)贵州暨云南东部中泥盆统独山鸡窝寨段地层等厚及地球化学相图1/100万T01_0029

T01_0030 11(5)贵州暨云南东部中泥盆统独山鸡窝寨段生油相图1/100万T01_0030

T01_0031 11(6)贵州暨云南东部中泥盆统独山鸡窝寨段含油远景预测图1/100万T01_0031

T01_0032 12(1)贵州暨云南东部石炭系下统铁还原系数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32

T01_0033 12(2)贵州暨云南东部石炭系下统有机碳百分含量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33

T01_0034 12(3)贵州暨云南东部石炭系下统萤光沥青(r/g)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34

T01_0035 12(4)贵州暨云南东部石炭系下统地层等厚及地球化学相图1/100万T01_0035

T01_0036 12(5)贵州暨云南东部石炭系下统生油相图1/100万T01_0036

T01_0037 12(6)贵州暨云南东部石炭系下统含油远景预测图1/100万T01_0037

T01_0038 13(1)贵州暨云南东部二迭系下统栖霞组铁还原系数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38

T01_0039 13(2)贵州暨云南东部二迭系下统栖霞组有机碳百分含量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39

T01_0040 13(3)贵州暨云南东部二迭系下统栖霞组萤光沥青(r/g)等值线图1/100万T01_0040

T01_0041 13(4)贵州暨云南东部二迭系下统栖霞组地球化学相图1/100万T01_0041

T01_0042 13(5)贵州暨云南东部二迭系下统栖霞组生油相图1/100万T01_0042

T01_0043 13(6)贵州暨云南东部二迭系下统栖霞组含油远景预测图1/100万T01_0043

T01_0044 地球化学柱状对比图图例及说明T01_0044

T01_0045 15(1)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迭系三种铁与铁还原系数关系曲线图T01_0045

T01_0046 15(2)井下奥陶、志留、泥盆系三种铁与铁氧化还原系数(Kfe)关系曲线T01_0046

T01_0047 15(3)古生界不同岩类型、颜色与地化指标间关系曲线T01_0047

T01_0048 15(4)云贵地区各时代地层氯仿沥青“A”萤光沥青及萤光沥青组分含量图T01_0048

T01_0049 15(5)不同风化程度岩样地球化学指标值图T01_0049

T01_0050 15(6)云贵地区古生界S=与Kfe值关系图T01_0050

T02_0001 贵州省贵阳、凯里都匀地区志留系中、上统(S|[2]^[2]+3S|[2+3]^[3])地球化学指标等值线图T02_0001

T02_0002 附图2-2T02_0002

T02_0003 1说明及图例T02_0003

T02_0004 2点位分布图T02_0004

T02_0005 3S|[2+3]^[2]泥质岩类+泥灰岩类等厚图T02_0005

T02_0006 4S|[2+3]^[2]还原色+中性色地层等厚图T02_0006

T02_0007 5S|[2+3]^[2]还原硫(S=%)等值线图T02_0007

T02_0008 6S|[2+3]^[2]低高铁比(Fe++/Fe+++)等值线图T02_0008

T02_0009 7S|[2+3]^[2]铁还原系数(Kfe)等值线图T02_0009

T02_0010 8S|[2+3]^[2]有机碳(C%)等值线图T02_0010

T02_0011 9S|[2+3]^[2]萤光沥青(r/g)等值线图T02_0011

T02_0012 10S|[2+3]^[2]沥青转化系数(B/C×100)等值线图T02_0012

T02_0013 11S|[2+3]^[2]BC(有机物还原程度系数)等值线图T02_0013

T02_0014 12S|[2+3]^[2]地层等厚及地球化学相图T02_0014

T02_0015 13S|[2+3]^[2]生油相图T02_0015

T02_0016 14S|[2+3]^[3]泥质岩类+泥灰岩类等厚图T02_0016

T02_0017 15S|[2+3]^[3]还原色+中性色地层等厚图T02_0017

T02_0018 16S|[2+3]^[3]还原硫(S=%)等值线图T02_0018

T02_0019 17S|[2+3]^[3]低高铁比(Fe++/Fe+++)等值线图T02_0019

T02_0020 18S|[2+3]^[3]铁还原系数(Kfe)等值线图T02_0020

T02_0021 19S|[2+3]^[3]有机碳(C%)等值线图T02_0021

T02_0022 20S|[2+3]^[3]萤光沥青(r/g)等值线图T02_0022

T02_0023 21S|[2+3]^[3]沥青转化系数(B/C×100)等值线图T02_0023

T02_0024 22S|[2+3]^[3]地层等厚及地球化学相图T02_0024

T02_0025 23S|[2+3]^[3]生油相图T02_0025

Z01_0075 正文1

【原始文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