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工作对黔东—湘西各时代地层中的汞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许多黑色页岩中汞含量明显偏高,尤其是震旦系至中寒武统的多层黑色页岩或黑色炭质页岩,在整个区域其汞含量全面偏高。该层位的一些深色泥晶碳酸盐岩,汞含量也较其他碳酸盐岩偏高。而这些岩石恰恰是该区的主要生油岩,据此首先提出了该区生油岩—黑色页岩和深色泥晶灰岩,也是控汞矿矿源层的论断,并把这种联系简单概括为四名话:“油汞同源,油汞同储,油气破坏,汞矿生成”,首次阐述了该区汞矿和油田的生成演化关系。贵州东部下古生界特别是震旦系至奥陶系的生油层为高汞生油层;古油东北部含汞也高;而该区的层控汞矿与古油藏之间又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些均说明在该区如果有下古生界的油气东北部存在,则这类油气东北部一定会是高汞的油气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