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经济区地下热水分布图说明书 1/200万

[ 暂无全文 ]
【档号】 6104 【形成单位】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电子文档号】 6104 【汇交单位】 地矿系统
【编著者】 贾庆祥 【形成时间】 1989-06-30
【语种】 中文 【保护期】
【资料类别】 区域水工环调查
【工作起始时间】 【工作终止时间】
【起始经度】 【终止经度】
【起始纬度】 【终止纬度】
【拐点坐标】
【行政区】 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矿产】
【工作程度】 其他比例尺 【档案馆】 贵州省地质资料馆
【主题词】
【内容提要】 西南经济区丰富的地下热水分布全区,富集地带受近代活动地壳断裂控制,且与新生代火山喷溢,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高温热水与地震,震中密集分布大体一致。全区有25度以上的热泉933处,最高水文104度,总流量993780吨/日,热水钻孔86个最高水文145度,地下热水温度西高东低,以东川市、弥勒县城为界,西部为中、高温热水,东部则为中、低温热水。中、低温地下热水主要形成于热流体的传导,及其局部的辐射热;高温、极高温热水则形成于对流。大气降水沿导水壳断裂下渗,受热源体的传导(或对流)上移,于储热层富集,并在深切的盆地、谷溪溢出成泉。区内热水主要有四种类型:壳内原生辐射热、火山期后热、幔源活动岩浆热、构造机械热和放射原书蜕变热。区内热储类型较复杂,按其结构形态可简化为层状热与脉状热及其层状--脉状热储三种类型。地下热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市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可作为后备能源,在煤、油能源紧俏,储量猛耗得情况下,开发地下热水,有着重要意义。
【资料数量】
【相似资料】
【编著者其它资料】 新平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贾庆祥、贾土旺、杨国荣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0部队. 1977-10-01
【形成单位其它资料】 西南地区部分大江大河工程地质工作规划报告. 陈永侠.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1985-12-0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环境地质图系总说明书. 江安凤[等].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1990-12-01
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肖乾春.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1990-11-01
【成果文件目录】

S01_0001 审批1

T01_0001 西南经济区地下热水分布图1/2百万T01_0001

Z01_0070 正文1

【原始文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