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库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评价

[ 暂无全文 ]
【档号】 5719 【形成单位】 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
【电子文档号】 5719 【汇交单位】 贵州省
【编著者】 郭希哲程昌和 【形成时间】 1986-06-01
【语种】 中文 【保护期】
【资料类别】 环境(灾害)地质勘查
【工作起始时间】 【工作终止时间】
【起始经度】 【终止经度】
【起始纬度】 【终止纬度】
【拐点坐标】
【行政区】 中国 【矿产】
【工作程度】 【档案馆】 贵州省地质资料馆
【主题词】
【内容提要】 三峡水库大部位于由砂岩、泥岩组成的盆地构造中;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库段,也有多个页岩等隔水层环绕水库分布,且地形分水岭很宽很高,地下水分水岭也远远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因此水库不存在库水向库外的渗漏问题。但存在水库诱发地震、库岸稳定性和水库淤积三大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按这三大问题在不同库段的表现及其严重程度,粗略的将水库划分成4个库段,做综合性环境地质评价,其中:坝址—庙河库段,地质环境好,以侵入岩为主,破裂构造发达,但规模较小,岩体表部风化严重,河谷为宽谷,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坝前淤积;庙河—奉节库段,以碳酸盐为主,有碎屑岩和页岩、泥岩,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小,但规模较大,活动性断裂极发育;碳酸盐岩中岩溶发达,崩塌、滑坡较多,河谷为峡谷,存在两大地质问题,即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局部变形;奉节—涪陵库段,以碎屑岩和泥岩为主,背斜核部出露碳酸盐岩;构造破坏稍轻,河谷以窄谷为主,间有峡谷,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库岸局部变形;涪陵以上库段,以碎屑岩和泥岩为主,背斜核部出露碳酸盐岩,构造破坏稍轻,河谷以窄谷为主,间有宽谷,环境地质问题是以淤积问题最严重。
【资料数量】
【相似资料】
【编著者其它资料】
【形成单位其它资料】 长江流域环境地质分区评价与预测. . 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 1988-04-01
长江中下游河湖发育变迁环境地质评价及整治方向论证. 高忠坛、李福良、赵维良. 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 1987-05-01
西线南水北调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论证. 吴耀球、马诚德. 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 1988-04-01
【成果文件目录】

S01_0001 审批1

Z01_0014 正文1

【原始文件目录】